城市更新中的非遗保护与传承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3:13  访问量:1194

城市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有机生命体,城市更新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时空生长系统,城市空间的形态和功能如何被沉浸式体验所改变,将是一个值得持续探索的课题。而充满“烟火气”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灵魂价值,它不简单是一个活化元素的融入,而是要让活态非遗所承载的历史文脉融入街区更新、风貌展示,联系人们生活日常的多元化沉浸更新。

让我们以《城市更新中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主题走进德必川报易园,探索非遗文化在城市建设与运营中的保护与传承。

一、主题分享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可谓山清水秀,人文底蕴丰厚。从都江堰、峨眉山、杜甫草堂、武侯祠、三星堆、金沙遗址公园,大熊猫养殖基地,到宽窄巷子、锦里、春熙路,到处都能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气息:大街小巷非常干净,植物丰沛,姹紫嫣红,整座城市的建筑风格也比较协调,生活节奏平缓,餐饮文化丰富,到处是丰俭由人的美食小摊,综合起来,非常宜居。所以来到成都,虽然匆忙,但非常愉快。

1、城市更新需要高质量

人类一直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发展与成长。现代城市就是这种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从农耕文明中剥离出来,走向了现代城市文明。而且不断升级改造这些城市。信息与电子时代的飞速到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固有的传统文化处在各种挑战之下。有些猝不及防。今天的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生活方式呢?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既能维护传统文化中最美好的内容,又能建设最令人舒适而愉快的生活空间与环境,同时还不能背负诸多压力与不安,把大量精力用来应对现代化代带来的不适与焦虑。但遗憾的是,我们很多的城市更新,带来的恰好是越来越多的焦虑与负担:水泥丛林、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健康医疗、教育居住、城乡差异等各种问题纷沓而来。面对诸多问题,城市更新就更加应该注意解决问题,需要以人为本,人的舒适度、人在这座城市里的愉快程度与方便程度都是考核标准。

image.png

2、传统手工艺与城市更新的发展关系

今天跟各位分享的是关于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生活中的传承与当代创意设计应用。

大家可能觉得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与传统手工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城市可以是由摩天大楼、高档商业、现代交通工具、发达的网络或者时尚的生活方式构成的。而忽略了富有人情味的、富有历史传承的、富有经久耐用的手工艺恰恰是给城市带来文化底蕴的、带来独特魅力的、体现历史发展脉络的、最具代表性的载体。比如成都到处都能看到的蜀锦蜀绣,还有飘着油花香味的担担面和红油水饺。它们才是构成这座城市独特风格的内容,它们才是这座城市的符号与文化基因。

随着生活场景的改变,许多跟随我们记忆成长的传统文化都在慢慢改变,过去人们的生活环境是邻里相望,鸡犬相闻,胡同交错、集市人声鼎沸,邻里之间的互动非常多,传统文化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行传播,传统文化与生活习俗都能在潜移默化中相传。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建筑物和生活场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对面住的是谁都不知道,关门闭户的生活环境,独立单元,再加上互联网与手机时代的冲击,物流发达,信息爆炸,但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变得反而越来越困难。这些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审美习惯,购物习惯。

image.png

3、传统手工艺的困境与面临的挑战

那么在当代语境下,传统手工艺如何激活、传承、创新?如何让它们活在当下,惠及当下呢?很多传承都在面临这个挑战和困境。

手工艺是人类智慧的载体,是活着的传承,但手工艺也会受到现代化发展的冲击:传统的技艺因无法产业化发展而导致产量小、缺乏时尚感的陈旧图案、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受众群体的结构变化、与购物者审美的距离感、实用与欣赏的变化,互联网时代手工艺人经营能力的缺失、传承人缺失、推广能力缺失、竞争力缺失、市场需求缺失等等问题,都是制约发展的因素。

4、应对的方式与态度

面临这些挑战,不仅要求手工艺人学习掌握互联网时代的新技能,多向现代设计靠近,向市场靠近。同时,也要求大量设计师要提升自己的融合能力,将传统加入到时尚元素中去,强化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相互赋能。传统手工艺人需要学会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如何学会推销自己的产品,如何应用现代化方式去推广自己的产品。政府所做的是更新过程中搭建一个桥梁,让设计师和传承人得到充分的沟通,相互帮助,共同赋能。

如何刺激手工艺发展,就是要让传统技艺融入当代创新,如果一直让不同年龄、阶层的人去消费过去的产品,就会存在供需关系和市场关系的失衡,手工艺和传统文化就无法得到良性传承,同时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数字化对生活的挑战,规避风险跟上潮流,一定要学会互联网下最新的解读语言。

城市更新与传承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相互关联的议题。城市更新旨在提升城市环境和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传统手工艺则是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手工艺的特色和价值,将其融入到城市更新中,以实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可以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引入传统手工艺的元素,如传统建筑风格、传统装饰图案、传统手工艺品等,以增加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同时,可以通过引入传统手工艺企业和机构,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image.png

5、传承与创新的途径

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和资源:加强对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传承和保护,鼓励和支持传统手工艺者继续学习和传承技艺,同时也要保护传统手工艺所需的资源和环境。

(2)推广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向公众推广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提高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3)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和发展:鼓励传统手工艺者和相关机构进行创新和发展,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市场需求等相结合,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

总之,城市更新与传承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手工艺的特色和价值,将其融入到城市更新中,以实现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促进其创新和发展。

纵观世界先进的城市规划及产业升级案例,已经不是简单的概念叠加及承载核心区域产业外溢的低端产业,而是关注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平台,不仅具备产业区的集聚生产功能,并且强调生活空间、生态环境一体协调。既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又能够满足人居需求,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另一点,在产业端注重产业载体承载产业能力,进行有规划地选取,并通过企业与企业的关系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共生环境,从而带动城市的配套升级及人口结构的优化,完成城市的发展及进化。

image.png

二、圆桌探讨

城市更新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的本质是让价值再生,让非遗实现商业化和生活化。目前在四川国家级的非遗文化有63个,这蕴藏着非常多的机会,怎样保护和传承,有以下几点思考:

1、非遗传承人要做主理人,传承人不仅要打磨好的产品、也要成为主理人去宣传和推广自己和产品,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IP;

2、产品推广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传播渠道和平台,要善于借用小红书等生活方式的内容平台,像江寻千(九月)现在全网2000万+粉丝,是非遗主理人特别好的样板;

3、非遗产品传承和保护要同当下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再次创新使这个产品更具有生命力,这里特别强调设计,例如剪纸艺术作为装饰品,通过设计使其成为装饰艺术品走向世界;

4、在传承保护过程中,建立非遗新场景,通过地产或闲置存量项目,打造非遗空间,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整合主理人运营,塑造新的消费的体验和场景,活化非遗。

成都市城市美学协会将会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贡献力量,搭建交流平台,共同实现共创和共赢。

来自贵州黔南大山里的苗族姑娘一直致力于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需要大家的参与,以技艺为载体进行创作,立足于文化元素,因爱好而深究,在专注中前行,并以此沉淀。通过改进工艺、改良工具提高人工生产效率,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非遗技艺中,通过创新赋予“非遗”新的生命。

阿吉麓在彝语当中是“不要怕”的意思,是关注民族文化再创造的品牌,是平台属性的。对于城市更新中的非遗保护和传承,我们和当代年轻非遗传承人进行产品开发合,同时品牌作为一个可以链接到人,链接到品牌的生活方式平台,将更多的非遗匠人、民族文化的主理人,将文化产品推到台前展示。如何进行合理市场化,如何让更多人看见非遗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内容及课题。

对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在城市中的场景化体现,可以通过一些有巧劲的内容营销,去让更多年轻人看到。比如过年期间为重庆时代天街做的有龙则灵相关美陈,基于传统文化 “财神/门神”“灯笼”“福禄寿禧财”等元素,在重庆道路的交汇处,落地了10米高的巨型大灯笼,在春节期间受到了大众的打卡好评、重庆文旅的报道,这个点位也成为了过年期间重庆文旅的城市旅游推荐点,虽然这是一个商业案例,但可以比较直观诠释在现在城市更新中,非遗、传统/民族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的渠道去落地,去宣发,去吸引到当代年轻人的关注,甚至去影响他们。

酒店业伴随中国40年的高速已经进入泛住宿阶段,我们把下一个时期定义为“酒店的第二周期”。酒店不再是酒店是一种生活方式,住宿业中的文化主题酒店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是国家行业标准了。今天的话题也证实了““酒店+非遗”的主题,酒店用文创产品展示了非遗体验记忆,同时也有效延伸了酒店产业链,增强了酒店综合市场竞争能力。我把这次的创新定义为文化主题酒店的5.0版本。从运营的角度看城市更新与非遗传承,用世界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卢浮泛文旅在更新成都1314爱情专线的运营中,以成都千年的爱情故事打造一个可以承载商业平台,“成都1314爱情集市”非遗的文创产品也实现了酒店新零售创造了与非遗主理人的共赢。

从文旅项目的策划规划设计视角提出三点思考:

第一,从规划形态角度,城市更新应注重城市街区肌理保护。特色的规划形态也是文化的传承,例如北京城市中轴线可以申请非遗,我们在宽窄巷子二期项目中,延续了成都少城鱼骨状的街区肌理,扩大了保护街区整体规模。

第二,重视非遗的产业与业态规划。对标学习研究万达丹寨非遗小镇、广州永庆坊非遗街区、陕西榆林古城这样的标杆项目,建议在成都打造非遗主题街区。

第三,坚持非遗的守正创新。在保护非遗的同时求发展,建议把非遗的超级文化符号与现代商业审美融合,用科技创新、设计创意赋能非遗,以传统工艺表达当代的设计美学。不局限于狭义的非遗保护,要做广义的非遗文化的产品化创新。借鉴自然造物、洛可可等品牌的设计创新思路,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

image.png

文化和文明就是我们生产生活方式在各个领域中的一种表现。非遗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传统的工艺,一个叫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统文化、非遗遗址。为适应现时代发展需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做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非遗传承发展不能纯考虑商业利益,还应考虑情怀、社会责任等因素。

非遗裹挟着世界不同地域的历史与记忆,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日常的活动或技艺不断生长流变,最终成为承载着认同感和历史感的文化遗产,沉淀成人类文明的河床。当下,生活方式和使用场景的变化让这些传统的审美、精致的工艺与我们越来越远,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和传承,还需要一代一代人为此努力,我们希望有更多新的年轻人、新的能量、新的智慧能参与到文化的活化中来,延续出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在新的语境下通过设计赋能,照古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