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当菏泽牡丹园内繁花似锦,雍容华贵的牡丹绽放出千年风华,菏泽鲁西新区陈集镇也在此盛景中,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活的桥梁。牡丹节会期间,陈集镇在菏泽牡丹园内精心设立14个非遗展位,以“非遗为韵,好物为媒”,向四海宾朋展示独具魅力的陈集风采,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与陈集好物,广受游客青睐。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走进非遗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鄄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吹糖人”,代表性传承人身怀绝技,将传统技艺演绎得淋漓尽致。吹糖人讲究“趁热打铁”,当糖稀加热至80度,盘糖、揉糖、打窝、吹气道、吹糖,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门曾经走街串巷的民间手艺,如今已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匠心的传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面人在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菏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创作的《张良拜师》《光盘行动》《竹林七贤》《牡丹仙子》等作品屡获国家、省、市大奖,《渔翁》《孔子》《牡丹仙子》等面塑精品更是被相关单位珍藏,其作品栩栩如生,将人物神韵与文化内涵完美融合,正如诗云“巧手捏来百态生,面中自有大千情”。
曹州折扇,作为传统工艺品,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努力下,制作技艺愈发精湛。扇骨形状各异,线条流畅,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既是夏日纳凉的好物,更是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恰如“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所描绘的那般灵动雅致。
黄河泥塑以黄河沿岸特有的泥土为材料,融合民间审美与生活智慧,被誉为“黄河文化的立体史诗”。捏制的黄河泥塑作品,无论是“一百单八将”的豪迈,还是“十八罗汉像”的庄严,亦或是古民俗民居的烟火气息,都生动传承着地方文化,展现出黄河文明的深厚底蕴。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堆绣,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至今已流传400多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运用丝、麻、棉、毛等织品,经剪、贴、裹、堆、染、绣等16道工序,创作出色彩绚丽、对比分明、质感饱满的花鸟、吉祥图、神话人物等作品,让人不禁感叹“堆绣织就锦绣图,千年技艺韵犹存”。
除了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集好物同样精彩纷呈。菏泽玉丰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仿真工艺品以环保颗粒塑料为内胎,皮毛布料皆符合环保要求,全手工制作的动物形态栩栩如生,远销国内外,是居家装饰与馈赠亲友的绝佳选择。
菏泽金硕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蝴蝶兰,拥有1万平方米种植面积,年产30万余株,40余个流行花色品种,棵壮、叶肥、花大,花期长达4个月,四季绽放,为生活增添一抹绚丽色彩。焦庄的藏红花,被誉为“植物黄金”,150万朵鲜花方才产出一公斤干花丝,珍贵异常。桑葚茶清香宜人,是养生佳品。焦庄木雕,匠心独具,展现传统工艺之美。
梦之蕊品牌的牡丹特产,涵盖牡丹茶、软糖、糕、香水、酒等,将牡丹的美丽与健康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菏泽望岳食品的粉条,传承十余年手工技艺,劲道耐煮、嫩滑爽口。菏泽腾达面业的各类面条,坚守质量为本,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食品。菏泽香园食品的冷冻食品,从选材到加工严格把控,香酥烤鸭、酱卤牛肉等产品健康营养,畅销全国。
菏泽天中陈集山药专业合作社,作为“国家级示范社”,拥有8000亩绿色食品基地,6条生产线,形成四大产品系列,30多个品种,获得两项国际认证,产品远销10个国家和地区,让陈集山药香飘世界。
此次牡丹节会期间,陈集镇以非遗为帆,以好物为桨,在文化与市场的海洋中扬帆远航,诚邀四海宾朋,共赏陈集非遗之美,共品陈集好物之优,在牡丹飘香的时节,留下一段难忘的陈集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