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晚,西昌市火把广场灯火璀璨,以“东方云裳・彝旎之歌”为主题的2025凉山彝绣风尚盛典隆重举行。这场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盛会,为凉山彝族火把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山彝族刺绣在全球视野中绽放出千年技艺的当代活力。
盛典现场获奖设计师上台领奖
沉浸式盛典:传统与时尚的碰撞
盛典创新采用“彝绣T秀+非遗集市+产销对接”模式,以阿惹妞民俗村寨为展陈空间,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彝绣与彝族生活的紧密联结。商务洽谈区里,绣娘、传承人与设计师、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共研创意产品;产品市集上,彝绣服饰、饰品、家居用品等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
舞台上,“传统服饰+创新服饰+衍生产品”T秀成为最大亮点。黑、红、黄等彝族经典色彩与现代服饰美学巧妙融合,既有刺绣、银饰等传统元素的经典呈现,也有布拖蓝、丹红扎妮等色彩衍生的创新设计,更涵盖彝绣在家具、红酒包装等领域的跨界应用。盛典现场发布的全国首个少数民族数字色库——凉山彝绣色彩,以“科学守护传统・色彩联通世界”为理念,将彝族文化中的自然哲思与精神信仰转化为具象色彩语言,为彝绣创新注入文化根基。
舞台上的模特身着创新服饰
全球共创:730余件作品勾勒非遗新表达
盛典背后,一场持续月余的“彝绣生花”最潮国风设计大赛引发全球关注。活动共收到来自法国、英国、巴西等国及国内16省(区、市)创作者的730余件作品,涵盖服装饰品、数字艺术、公共艺术等多个品类。这些作品中,既有彝绣元素与现代服饰的创意碰撞,也有数字技术赋予古老技艺的科技魅力,更不乏完整的IP商业化设计方案。
大赛通过“专业评委评审+网络投票”(权重7:3)的方式评选出金、银、铜奖及优秀奖。值得一提的是,获奖作品将由主办方推进商业转化,设计师除奖金外还可获得销售分成,让创意真正成为连接彝绣与市场的纽带。此外,10位外籍行业专家及海外网络名人即将开启凉山彝绣采风活动,通过Vlog等形式向世界传播彝绣文化。
产业升级:从分散传承到规模发展
7月19日下午,凉山州彝绣产业促进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彝绣产业从分散传承迈向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活动现场发布了彝绣产业机遇清单,为彝绣产业对接市场资源提供精准指引。近年来,凉山大力推进“协会+企业+合作社+绣娘”模式,建成18个彝绣就业示范基地,带动3.16万人就业,并计划打造集创意研发、产销对接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山彝绣近年来多次登上国际舞台,从巴黎时装秀到芬迪等国际品牌设计,不断拓展文化边界。此次风尚盛典系列活动,正是凉山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文创”模式的生动实践,不仅让彝绣从深山绣品变为文化名片,更使其成为富民强州的特色产业,为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凉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