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学院“心系后街巷,电传惠民情”基层服务践行团走进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后街社区居委会,举办了一场以“非遗传承融美育,匠心实践润民心”为主题的特色活动。此次活动以非遗为根基、美育实践为纽带,将传统非遗的精神内核与现代美育的实践路径深度融合,旨在让社区居民在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过程中,直观感受传统文化之美,逐步提升审美感知能力,进而为社区文化繁荣与居民美育素养提升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践行团以“快问快答”的互动形式拉开序幕。环节中不仅普及了非遗传统文化的起源、分类及当代价值,还将蕴含非遗元素的漆扇作为奖励,让居民在趣味问答中初步建立对非遗的认知框架,激发对传统美学的探索兴趣。居民们通过观察漆扇中非遗技艺的呈现形式,对‘非遗如何承载美’形成了直观印象。
作为本次美育实践核心载体的非遗漆扇技艺体验环节,践行团成员先系统讲解非遗的历史脉络,以及非遗中蕴含的美学理念。实践中,居民们不仅融入对传统美学的理解,还运用创意诠释独特的美。成员在指导技艺时,更引导大家思考“传统文化为何美”“色彩搭配如何传递情感”,居民们展示作品并交流分享,不仅探讨技艺细节,更分享了创作中的审美感悟。这种“做中学”的美育模式,让非遗从书本走进生活,使居民在习得传统技艺的同时学会发现美、解读美,既为文化传承注入温度,也为社区美育夯实根基,得到了社区与居民的一致好评。
“这次‘非遗传承融美育’活动中,基层服务践行团带着对非遗的敬畏与对社区居民的热情,以非遗为桥梁,通过‘认知非遗之美—感受文化之韵—创造生活之美’的实践链条,让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审美素养的提升。”石坪桥街道后街社区书记表示,这种“以非遗为体、以美育为用”的创新模式,既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又为居民搭建了“从文化认知到美学实践”的成长平台,为非遗在社区的持续扎根奠定基础,助力居民在传承中提升审美素养。
据了解,“非遗传承融美育,匠心实践润民心”特色实践活动是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工程学院实践育人的一次有益探索,学院将持续深化“非遗+美育”的融合路径,组织更多师生走进社区,以匠心传承非遗,用美育浸润民心,为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与社区文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