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承办的“非遗伴成长·童心悟传承”活动,走进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师生带来一场沉浸式非遗体验。
活动精心选调了凤城满族荷包、丹东剪纸、中医(赵氏耳针)、朝鲜族特色小吃制作技艺、宽甸陶艺等8个适合孩子们的特色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化身“老师”,以“讲解+演示+互动”的形式,将非遗文化展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
中医(赵氏耳针)搭配中医卡纸粘花、香囊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直观体验,感受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丹东剪纸展台前,传承人手持剪刀、指尖翻飞,红纸瞬间化作栩栩如生的花鸟与吉祥纹样。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尝试裁剪,在镂空之美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
凤城满族荷包制作区里,传承人一步步演示穿针引线、刺绣纹样、填充香料的细节,孩子们认真模仿,在一针一线中触摸满族民俗文化的精致。
朝鲜族打糕制作环节更是充满欢声笑语,传承人带领孩子们揉面团、捶打糕、抹豆沙。此外,宽甸泥塑、丹东糖画、吹糖人等项目同步开展体验,孩子们在触摸、制作、品尝中近距离接触非遗。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是我市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实践。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挖掘更多本土特色非遗资源,创新传播形式,让非遗文化走进更多群体,助力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