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载道,以医济世,让永京拳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当代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浪潮中,有一位集武学、医学、非遗传承于一身的杰出人物——葛永志先生。作为永京拳的传承人与推广者,他数十年来潜心钻研,不仅让这一古老拳法焕发新生,更将其推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华武术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葛永志,中共党员,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京拳”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非遗项目永京拳的创始人和主要推广者。作为东晋炼丹圣祖、玄学家葛洪第47代世孙,葛家拳创始人葛锦贵嫡孙,他集武术传承与文化创新于一身,拥有中国武术永京拳九段、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国家级裁判员等专业资质,同时兼具“中国著名武术养生家”、“一带一路形象大使”、“中医药与民族文化(全球)推广大使”、“致敬抗战胜利80周年非遗模范代表人物”。
葛永志现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永京拳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首席国医导师、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并荣获新时代中国品牌创新人物、国际(金牌)中医大师、中国新时代非遗文化传播大使等荣誉,同时担任决策中国专家智库联盟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是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大健康领域的领军人物。
上个世纪80年代,葛永志先生在其家传绝学葛家拳基础上,将儒释道医养生精华、百家中华传统武术精华和部队军营文化融会贯通,兼容并蓄,自成一体,形成具有极高养生强体防病祛病的全新武术拳种,将其易名为永京拳。
早期成就与专业荣誉
1990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荣记三等功。1994年:获中国传统中医经络研讨会一等奖。2005-2011年:连续两届获安徽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获全国推广健身气功先进个人。2013-2016年: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
永京拳非遗认证与学术贡献
葛永志长期投身校园非遗传承、中医诊疗与大健康事业,推动永京拳走向国际。2010年:永京拳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被列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获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大会一等奖。2015年:获“科学养生拳法认证”,武学体系纳入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等权威平台。2017年:入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获《新华网》报道;论文获第十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一等奖。2018年:永京拳入选中国新长城民族品牌;葛永志获评民族品牌人物,永京拳列为十大创新健康品牌。中国教育电视台纪录片《永京拳魂》在《梦想中国》《财经频道》热播。
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
2019年:入编《共筑中国梦——海内外7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肖像邮册》,获评“中国武学非遗百名功勋人物”。论文获第二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特等奖。荣获科学养生事业“终身成就奖”;参加中国教育电视台公益盛典,安徽省永京拳武学研究会获“爱心单位”。入编《中华民间武术武师名人录》《中国当代武林人物志》《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人物》。出席第十八届中国世纪大采风,荣获年度人物暨CCTV电视十大新闻人物、诚信中国公益形象大使,出席第十九届中国世纪大采风荣获年度人物、中华武术科学创新奖,任央视大健康高峰论坛形象大使。流芳网连续三年评为流芳人物,入选《中国影响力人物数据库》、CCTV《决策中国》。2023年5月:入围“第1健康报道人才榜”,以“武医结合”的实践,成为传统医学文化传承标杆人物。2025年7月,被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美育工作委员会聘任为客座教授。
2024年11月,著名练丹圣祖、仙学家、哲学家、医武学家葛洪第47代世孙、中华永京拳专业委员会葛永志同志,受邀参加共和国将军书法笔会。海军参谋长、海军青岛基地司令员赵兴发中将提字"徽拳文化",海军副政委王兆海中将提字"葛洪文化"。2024年11月23日,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成立传统武术文化委员会,大会上,协会秘书长、会长任命田大华、葛永志等多名同志为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传统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专家库专家。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张山在大会上做重要讲话,强调成立委员会的重要意义,同时希望武术同仁专家及爱好者们遵循会议章程把武术事业发展好,为武术事业做贡献,为人民健康服务。
永京拳八大理论
永京拳之心经要论
永京者,阴阳之说,体用之术。秉先祖“葛洪神仙养生功”之精华,承“葛家拳”御敌技击之大成。永京宗法:大道至简、大道自然、大道随性。变则通、通则生、生则用、用则久、久则惠之。永京之功,强民之体,善国之术,扬族之威矣。
永京拳之阴阳论
永京者,阴阳为本。动静盈虚,刚柔疾缓,松紧开合,旋转屈伸,张弛有度。知己知彼,乃至舍己从人。随心所欲,不思而得,自然运化而达天人合一之境。
永京拳之双修论
永京者,集百家文化之所长。中和仁爱,高下相倾,清虚无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习永京者,以德为先,无以德,不可武,不可友,法当者,方达外壮其体,内善其心,乃至性命双修之大成。
永京拳之虚实论
永京之虚实,皆自然运化之功。即式式有虚实,势势有虚实。凡招招皆实,则出于平拙。拙者气滞,滞则意停,停则神断,神断则损,损者,不为养也。苟式式皆虚,则必过于诞妄。妄者,力虚,力虚者,不利于骨,不健于筋。骨不重,筋不灵,全身筋络皆闭。闭者,糜也,糜者,不为练也。
永京者虚实兼用,松紧相连,以实为虚,借虚见实,曲中求直,直中求曲,观神而至,出神入化者也
永京拳之运动论
永京之动,矛盾之动。形正气顺,气意相连,为之首也。足如盘根,腰如苍龙,四肢如柳。一动处,周身动。旋腰转肚,气运丹田。上下一致,前后贯穿,左右顾盼,进退虚实。趋时度势,借机借势,不站而屈,上善之也。
永京拳之技击论
永京者,以心行气之术也。入动静之式,须心沉着,收气于骨,以气运身。拳有内外,显于外者曰之行,蕴于内者曰之神。行拳时,当守其神,专其一,意存梢先。行拳如空,行气如虹,行神如欲,拳动藏神,敢为天下先,制敌于无形。虽无法而有法,虽无为而有为。
永京拳之养生论
生者气也,人之君也。气有厚泊,刚柔、阴阳、清浊之分,是故所养者有浅深,所就者有高下。永京之行气,当以龟吸鹤导,蛇吸龙呼为主旨。养气修命者须使心意不动。心不动,气自平,无欲者,神自清。清而后心意定,其行安而不移,能守一而弃万奇。见利不诱,见害不惧。游于内而不滞于内,应于外而不逐于外。常止而行,常动而静,常诚而不妄,常和而不悖。是为动之动,生之不动,有为之为,生于无为,故浩然之气与天地一
永京拳之六松六要论
永京者,拳也,利也。外强其体,内养其心。松为儒养,紧为攻用。六松曰:松颈、松肩、松腰、松胯、松膝、松指。六要曰:动、静、守、松、缓、息。永京拳修真要诀:松弛肢体,抱元守一,守静思远,呼吸深匀。可调畅气血,达健身、强身、养生之功效。
永京拳弟子规
永京者,葛洪祖,神仙功,颐养生。锦贵悟,御敌术,徽商崇,盛行之。怀天成,抗倭寇,葛家拳,誉神州。永志承,易永京,强民体,显神奇。善国术,永京功,民族魂,忠义胆。修性命,理阴阳,立传人,慎为之。
弟子规,始祖训,孝仁义,礼智敬。忠信诚,人之本,心之道,正与和。性之道,恒坚勇,生之道,顺四时。濡之道,和脏腑。调情志,易中和。
常思危,常自省,勤勉力,则文武。文武道,德之道,人之道,永京道。永京梦,中国梦,人民梦,跟党走。
在中华武术的浩瀚星河中,永京拳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强身报国的精神。而让这颗明珠更加熠熠生辉的,是葛永志先生不仅以武传道,更以歌言志,创作了一系列弘扬永京拳精神的音乐作品。这些歌曲,既是拳法的艺术延伸,更是爱国情怀与武学精神的激昂表达。
葛永志先生深谙文化传承需要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因此,他倾心创作了《红色基因永京拳》《强种强国永京拳》《永京拳学少年强》《和谐社会永京拳》《永京拳学一家亲》等系列歌曲,将永京拳的刚柔并济与中华民族的坚韧不屈完美融合。这些作品不仅是习练者的精神号角,更成为激励大众爱国强身的文化载体。在《永京拳学初心赞》中,他歌颂永京拳传承者的赤子之心;在《永京拳学庆党建》《永京拳学建军节》中,他以武术人的忠诚致敬党和国家;在《永京拳魂迎阅兵》中,他用铿锵旋律展现中华儿女的豪迈气概。每一首歌曲,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对祖国的深情。从《永京拳学一家人》到《永京拳学花满园》,葛永志先生用音乐搭建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的作品不仅在武术界广为传唱,更通过各类文化展演、公益活动传播,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些歌曲不仅是武术文化的艺术升华,更是葛永志先生对“武术报国”理念的生动诠释。他通过音乐,让永京拳的精神跨越拳场,走进校园、社区,乃至更广阔的社会舞台,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作为永京拳的非遗传承人,葛永志先生不仅以拳法授人,更以歌声传情。他的音乐创作,让永京拳不再仅仅是一种武术,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信仰。未来,随着这些激昂旋律的不断传唱,永京拳的魂与韵必将深入更多人的心灵,继续在新时代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