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蜡染: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
栏目:非遗代表性项目 发布时间:2024-01-12 14:29:47  访问量:1072

2019年,贵州丹寨县宁航蜡染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族蜡染技艺,设立非遗工坊,致力于苗族蜡染的保护传承,相关服饰设计、制作、加工、销售、进出口经营等。工坊秉承“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精神,开展技艺传教,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融合,开发出了亚麻床上用品、台布、窗帘、装饰挂件、围巾、裙子、旗袍、手帕、布包等蜡染系列产品。工坊现直接带动苗族妇女48人就业,以“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订单带动200余人就业。目前,工坊月生产能力为4000件,年产量4.8万件;疫情前可实现年销售额800万元左右,疫情期间仍可实现年销售320万元。工坊坚持传统与时尚相结合,市场美誉度高,成为当地蜡染产业的领军者。如今,工坊每年开发40余款民族文化与时尚理念相结合的新产品,让苗族蜡染真正意义上走出大山,在帮助脱贫地区少数民族妇女脱贫致富的基础上,实现苗族蜡染技艺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苗族蜡染技艺有点蜡和画蜡两种,工艺流程有布料制作、蜡液制作、蓝靛制作、画蜡、浸染、脱蜡、缝合等十多道。丹寨苗族蜡染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因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文化交流中大放异彩而被为“东方第一染”。目前,丹寨蜡染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其中 1 名已过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州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41名,掌握技艺的苗族妇女有1300余名。

image.png

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非遗工坊产品展示

一、用心用情,帮助大山里手握技艺却深度贫困的苗族妇女脱贫

丹寨苗族蜡染技艺的原材料是蜂蜡和蓝靛草,画娘们以蜡为墨,以刀为笔,以布为纸,把脑子里最美的画面呈现出来。13年前,工坊带头人宁曼丽曾“三顾蜡染村”,用真情打动身怀蜡染技艺却深度贫困的70多位苗族妇女走出大山、共同创业,实现脱贫。近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工坊里上班的画娘减少了一小半,但工坊依然用订单留住了40余名苗族妇女,并辐射带动周边200余名从小就掌握蜡染技艺的苗族妇女在家里画蜡增收。

二、久久为功,将当地农村蜡染妇女培养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中高级工艺师

工坊拥有完善的蜡染技术传习与培训体系,是省级非遗培训基地,每年组织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和农村劳动力培训,累计培训300余人次,在提升学员技能的同时,帮助其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同时,工坊定期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一对一、手把手现场教学传授苗族蜡染技艺,通过产学研展的形式让更多年轻人体验、感受、学习蜡染技艺,为蜡染文化的保护、传播、发展和振兴创造了有力条件,为工坊后续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截至2021年,工坊共与北京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贵州大学等全国41所高校建立研学教学合作,近年研学人次累计达4.5万人次。

image.png

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非遗工坊高定礼服展厅

三、守正创新,不断开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产品

工坊每年开发40余款传统技艺与时尚理念相结合的新作品、新产品,并通过参与展示展销活动,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比如,2020年2月,工坊团队设计制作的36套蜡染服饰首次以专场形式亮相伦敦国际时装周。2021年6月,工坊50位画娘耗时45天完成百米蜡染长卷《千鸟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2021年7月,工坊参加淘宝造物节,获得“天下第一造”称号。2022年,工坊与唯品会深度合作建立“唯爱工坊”,通过线上销售带动周边5家工坊增收。

        在工坊的带动下,目前丹寨县颇具规模的蜡染工坊企业已发展到20余家,蜡染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带动蜡染画娘共700余人增收,成为丹寨县具有影响和带动成效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