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黛瓦的民居外墙上,门神、福娃、瑞兽等年画图案色彩浓烈;随风飘动的灯笼印着“吉祥如意”,沿街年画工作室里墨香四溢……
9月3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德阳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这座总面积7.5平方公里的国家AAAA级景区,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木版年画的发源地与传承地,如今更成为“老手艺焕新颜”的热门文化打卡地。
德阳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
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因产于“竹纸之乡”四川绵竹市而得名,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自古就有“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的传承场景。
在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工作室里,他正低头精绘年画。扎根年画村多年的他早已突破传统年画的单一形态:“我们和成都、绵阳等地企业合作开发文创产品,还承接企业、政府、学校的研学体验项目,实现绘画、设计、文创、培训、体验同步推进。”游客如今来村里不仅能看年画,还能亲手参与拓印、勾线,“这种互动让传统非遗真正‘活’了起来”。
游客体验年画制作
近年来,年画村深度挖掘年画文化内涵与底蕴,以产业发展助推农民增收,已成为集技艺传承保护、推广宣传、文创生产、研学体验、艺术培训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绵竹年画相关产业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
“孝德镇始终深耕绵竹年画这张非遗名片。”绵竹市孝德镇文旅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当地不仅颁布全国首部年画行业地方法规《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还构建起老中青结合的传承人队伍,带动500余人参与年画传承。同时,以“农文旅融合”为核心,打造多元业态:开发出20多个系列、1000余种年画产品,年销售额3000万元;同步发展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采摘等研学旅游,形成了健全的产业生态。